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轮椅上的坚守——贵州威宁单亲轮椅妈妈送子参军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34:00    

3月17日下午3时许,威宁县人武部的操场上洋溢着阵阵饺子香气,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正在给即将奔赴军营的儿子喂饺子。饺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与祝福,而为了守护千千万万家庭的团聚,黎文英即将与儿子赵体应分别。这顿特殊的“出征饺子”,让传统习俗与家国大义碰撞出最感人的火花。

出征前的叮嘱

早晨6点的厨房,母爱在指尖凝聚

对于行动不便的黎文英而言,包饺子更显不易。为让儿子吃上入伍前的最后一顿饺子,前一天上午,黎文英就吩咐女儿早早买来了新鲜的食材。天还未亮,48岁的黎文英已摇着轮椅在厨房忙碌,早早起来包“平安饺”。因为坐轮椅行动受限,她的动作稍显吃力,但眼神中满是坚定与专注。“小应最爱吃韭菜鸡蛋馅,我要让他记住妈妈的味道。”黎文英案板放在膝盖上,一边揉面一边说。

黎文英回忆道:“小应10岁那会儿,我们家经济状况挺紧张的。我得打工赚钱来养活一家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00块,总是感觉手头紧巴巴的。”但黎文英总是想办法给孩子们做一些好吃的。那时候,包饺子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享受到。黎文英每次包饺子时,小应和姐姐总是围在她身边,满怀期待地看着她灵巧的手指将馅料包进面皮中,那一刻,厨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想到这些年的苦楚,黎文英的心里酸酸的。

从“家的温度”到“国的担当”

赵体应从小听着爷爷讲的军旅故事长大,虽然爷爷已经去世,但参军报国的种子早就在赵体应心中生根发芽,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后他毅然应征报名,经过严格的体检和审查最终如愿以偿开启人生的新起点。

“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牵挂与期许。下午3时,操场上飘着雪花,新兵们排列成整齐的队列,胸戴红花、肩披绶带,静候登车时刻。当黎文英坐着轮椅端着饺子缓缓靠近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黎文英为新兵们送上香喷喷的饺子,每一口都蕴含着深深的母爱与祝福。

妈妈哭着喂儿子饺子

这顿饺子的背后,是军人家庭与国防事业的深情融合。黎文英亲手喂儿子和他的新兵战友吃饺子,在她眼中,这些年轻的孩子都是好样的,热气氤氲中,升腾的不仅是乡愁,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赵体应的妈妈在和他告别

黎文英强忍着眼泪,对儿子说:“到了部队要坚强,不要怕吃苦,部队就是你的家,战友就是你的亲人。”

轮椅上的妈妈,撑起儿子参军梦

在丈夫去世的十五年里,黎文英独自抚养着一双儿女。2024年1月的一天,黎文英不慎摔倒,无法站立的她,一年多来只能用轮椅代步。黎文英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如今儿子也即将远赴军营。

三月的天空,还裹挟着丝丝凉意,威宁县人武部的操场上人群熙攘,彩旗烈烈作响。黎文英身形微微佝偻,一只手紧紧握住轮椅扶手,另一只手轻轻搭在儿子赵体应的手臂上。赵体应凑近母亲耳畔,轻声安慰:“妈,我不在家,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别太操劳。我在部队一定好好干、严格求自己,向威宁“高原兵”功臣代表们学习,把青春热血融入钢铁长城,争做新时代优秀军人。”

黎文英努力扯出一抹笑意,眼眶却红起来,她抬起粗糙干裂的手,轻轻抚过儿子的脸颊,像是要把儿子的模样刻进心底,声音微微发颤:“小应,你安心去部队,别惦记我,在部队要好好表现。”

赵体应和母亲合影

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黎文英这样的“兵妈妈”的付出,才有了威宁“高原兵”军营立功的光辉事迹。她们在平凡生活中默默付出,诠释着伟大的母爱与家国大义,她们将家国情怀深植于孩子心中,她们的言传身教,塑造了孩子忠诚、勇敢、担当的品质,成为军队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

在“阳光威宁·浪漫草海”这片平均海拔2200米的乌蒙高原上,已连续7年创下“群体立功”的好成绩,威宁高原兵以素质好、立功多、留队多等特质,赢得广泛赞誉。2024年,威宁籍官兵1人荣立二等功,129人荣立三等功。至此,2018年以来,威宁“高原兵”荣立三等功以上共783人,其中一等功2人次、二等功14人次,连续7年立三等功以上人数破百,持续擦亮威宁高原兵品牌。

(李庭 宋邦辉 何雨露)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温韬

编审:王舒涵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