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青岛交通物流枢纽能级进一步提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06:55:00    

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9%

青岛物流业:“四港联动”强枢纽提能级

塔吊林立的码头昼夜不息,跨境班列的汽笛划破长空,国际货机的引擎响彻云霄……行走在青岛的陆海空铁枢纽节点,处处能感受到物流业高效运转的澎湃活力。

今年以来,青岛现代物流产业加速发展,在降本增效、通道网络、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交通物流枢纽能级进一步提升。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3.9%,好于全国(14%)0.1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提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值为51.9%,各月均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反映出物流总需求保持扩张,企业内生动力较强。

通道枢纽能级持续提升

依托“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青岛加快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起势,通道枢纽能级持续提升。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青岛排名跃升至第13位,继续领跑中国北方港口群。

海向,抢抓新版港口总规获批机遇。上半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38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2.1%和7.8%。新增航线数量创历史新高,集装箱航线达到230条,构建起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700多个港口的密集网络。海铁联运优势进一步巩固,沿黄内陆港增至54个、海铁联运线路86条,上半年完成海铁联运量150.3万标准箱,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陆向,中欧班列与国际道路运输双向发力。今年1月,青岛成功获批建设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创新开行“青岛—塔什干”快速班列,换装时间由7天大幅缩短至1天,运输效率显著提升。TIR国际道路运输蓬勃发展,常态化运行中俄、中吉乌、中哈3条线路,覆盖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上半年发运TIR车辆208车次,同比增长188.9%,培育TIR持证人企业16家,数量与发运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培育中外运华中等3家具备GMS国际道路运输资质企业,圆满完成中国至越南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开通任务,示范带动效应显著。

空中,航空物流枢纽功能增强。上半年,青岛机场累计开通运营客货运航线198条,持续强化日韩及上合区域的门户枢纽优势。开展省内首例启用智能卡口系统完成的“国际空侧入货直转”业务,通过集约化作业,将货物保障时效从4小时压缩至2小时,显著降低鲜活货物货损率和仓储物流成本。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输航线已经启用,实现陆岛间寄递物流“空中直达”的新突破,积米崖港与灵山岛低空物流“10分钟即达”。

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项目建设是支撑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上半年,青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并得到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专项资金的强力赋能。以此为契机,青岛聚焦陆港、空港、海港核心枢纽,精准补强青港物流智慧场站、海丰航运智能仓储物流等30余个重点项目,全方位提升中欧班列集结、海铁联运衔接及航空货运转运能力。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在近期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青岛会议——物流运输国际合作对话对接会上,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青岛枢纽、上合国际枢纽港新城运营中心、中欧班列(上合快线)通关咨询联络点等多个项目揭牌,标志着青岛在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中迈出关键一步。其中,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青岛枢纽项目依托“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规划建设中欧班列集结操作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等六大功能区域,通过高标准仓库、专业化管理、数字化系统,打造“物流+贸易+金融”的班列生态圈,显著提升中欧班列集结能力,推动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在深化国际物流合作方面,青岛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聚焦低空物流、智慧物流、仓储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多层次招商引资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青岛举办TIR跨境运输发展研讨会、数字化仓库金融座谈会,有效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携手山东省物流与交通运输协会,举办2025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大会,助力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召开第四届国际物流博览会,促成多个物流项目签约。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岛已启动“十五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将突出“物流降本增效、国际航运中心”双核驱动,聚焦强枢纽、畅通道、聚产业,争取将更多重大项目纳入规划,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青岛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