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从“教科书式”避险转移,读懂广东基层防灾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0:01:00    

在台风来袭的深夜,在从来没发生过类似灾害的村庄,不仅要精准预判山洪灾害的到来,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转移全部可能受灾的群众,这无疑是对基层防灾能力和地方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

应急响应如何跑赢山洪?防灾减灾如何贯通至“最后一公里”?近期发生在广东的多起“教科书式”成功避险转移案例或许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是以下两个案例:一是6月15日凌晨,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灾害前兆,在山体滑坡冲毁房屋之前,她与其他党员干部成功转移25户57名村民,无人伤亡。二是,同样在15日凌晨,台风“蝴蝶”正面袭击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当地村干部巡查时发现,罗阳村山根桥因河水暴涨有垮塌的风险,巡查人员立即向镇里报告后,火速唤醒河两岸熟睡的群众并紧急疏散转移。两个小时后,山根桥因受洪水冲击发生结构性垮塌。这次险情同样没造成群众伤亡。

图/视觉中国

在相关成功避险转移案例中,广东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的防灾减灾体系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从省、市相关部门及时发布预警并且电话叫应,到市、县政府组织力量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再到镇、村干部发现险情、迅速组织群众进行转移……我们看到,系列过程环环相扣,将防灾减灾决策有效传导至村级这一“神经末梢”,形成了“预警—传导—响应”的全链条闭环,为群众成功转移避险筑牢了安全防线。

从相关案例中,我们更能看到广东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前述两起险情都由基层干部在巡查时率先发现,并且也都成功、精准地预判了灾害。可以说,是基层干部担当起了守护群众安全的“吹哨人”角色。此外,在发现山体滑坡风险后,中和村20多名镇村党员干部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以手摇报警器、敲铜锣以及拍大门等方式组织村民转移,最终在山体滑坡前将相关群众全数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的成功避险。在这群基层干部身上,不仅展现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工作态度,更体现出“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责任担当。

灾情是考验,更是检验。当前,受强降雨和台风登陆影响,我省防汛防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要从相关案例中学习总结成功经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抓好监测预报预警、隐患排查整治、临灾转移避险等工作,用工作确定性应对汛情和灾情的不确定性,以全链条应急处置体系织牢织密安全“防护网”,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文丨杨帅

编辑:束孟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