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推动民营经济在支点建设中大显身手
人间四月天,荆楚春意浓。4月17日,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汉举行,会上公布的数据令人无比振奋。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9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55%,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10万户,连续四年保持百万级增量。这一连串亮眼的数据,不仅是湖北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更是其作为中部崛起“排头兵”,在推动支点建设中大显身手的生动实践。
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湖北秉持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怀,将民营企业家视为“自己人”,把民营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这片创业热土上,湖北以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助力民营经济腾飞。自2024年4月《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施行以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该《办法》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为突破口,明确要求“国家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民营经济组织可依法平等进入”,并特别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电力、电信、铁路等传统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从制度层面打破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湖北通过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工作效能,让民营企业享受更多的阳光雨露,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自立自强,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是湖北民营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密码。全省8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诞生于民营企业,41家企业跻身全国研发投入千强榜,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等五大优势产业研发投入指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卓尔控股、九州通等龙头企业通过向核心零部件研发延伸,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在政策引导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与科创金融专项计划双管齐下,仅2024年就有23家湖北民企入选全国科技创新榜单,7家独角兽企业闪耀全球舞台。这种“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让湖北民营企业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领跑”。
开放型经济格局的构建,进一步彰显了湖北民企的国际竞争力。2024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4874亿元,占外贸总额的七成,85亿美元的出口增量背后,是“湖北智造”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缩影。在武汉海关的统计中,民营企业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逐年攀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更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这种“内外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既得益于《办法》中“支持平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政策导向,也源于企业主动拥抱数字经济的战略眼光。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湖北民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肩负起社会责任的重担。全省八成新增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提供,5140家企业投身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在4868个村庄累计投资超千亿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兼济天下”的情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民营企业正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当政策春风化雨,滋润着民营经济的沃土;当创新引擎轰鸣,驱动着产业升级的浪潮;当开放浪潮奔涌,拓宽着企业发展的视野,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正孕育着无限可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