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安全风险防范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4月16日,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范朝晖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总体预案》由总则、组织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方面内容组成,科学把握与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主动适应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新的形势要求和实践需要,提出了一些创新措施。

范朝晖介绍了《总体预案》6个方面的创新措施。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党中央、国务院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作出决策部署,党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按照职责任务做好有关工作。比如,《总体预案》将党委及其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纳入应急预案体系,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由本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协调本地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二是健全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优化国家和地方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组织指挥体系及应急指挥机构组成。例如,《总体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应对中,所有进入现场的应急力量、装备、物资等服从现场指挥机构统一调度”。
三是坚持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将安全风险防范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风险早期识别和信息报告、通报。
四是建立健全预警制度机制。细化突发事件预警分级、发布、传播、响应、解除等规定,建立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例如,《总体预案》规定“预警响应可采取暂停公共场所活动、错峰上下班或者停课、停业、停工、停产、停运等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五是细化应急响应流程及要求。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制度,优化国家层面4个级别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程序的有关要求;对地方结合实际细化应急响应制度作出安排。
六是加强基层应急工作。对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提出要求。例如,《总体预案》要求“村(社区)应当增强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和组织动员能力,依法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做好本区域应急管理相关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抓好《总体预案》贯彻实施,统筹推动新一轮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支撑保障。”范朝晖说。
- 实时讯息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安全风险防范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 04-16
- 实时讯息 太原:“百馆兴体”工程正在谋划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项目 04-15
- 实时讯息 山东省党政代表团来京考察,尹力殷勇与林武周乃翔座谈 04-15
- 实时讯息 超重肥胖率已超50%!体重管理如何科学地“管”? 04-14
- 实时讯息 按需育才服务澳门和国家发展——访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 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