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食刻:熬白菜里的青春与温情
来源:【北京大学】

千禧年到来之前的4个月,我第一次带着铺盖卷儿,和另外五个来自不同城市的女孩们凑在了一起。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学年,所有文科生都会在昌平分校区度过。一个食堂,一栋男生宿舍,一栋女生宿舍,一座主教学楼,一个操场,基本就是校区的所有配备了。学习日的三餐都是在这唯一的食堂里解决,每次去打饭,除了食器碰撞的声音外,我的耳朵里总会传来“哎呀,这个看着好吃”“但是,那个看着也不错”的感叹声。排到窗口的那一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看上的菜全部都打进饭盆里,心满意足地和同学们找个位子边吃边聊,临走再去窗口买个刚炸出锅,比我拳头还要大的麻团当饭后甜点,美滋滋地溜达回宿舍。就这样日复一日,头一次住集体宿舍,头一次吃集体大食堂的我,成功地把自己的脸吃得圆润饱满。

松林的包子

学一的肘子

家园的麻辣烫

家三的鸡腿饭

农园的板栗炖鸡
大二时,我们全体搬回了燕园。一塔湖图映照下,我终于理解了何为“一勺池水纳四海”。学一的肘子 、学三的面、松林的包子、家园的麻辣烫、康博思的鸡腿饭、农园的板栗炖鸡。纵然课业繁忙,哪怕是本着就近原则,你依然可以在最短距离之内,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在我开心享受这美好生活的时候,一个消息平地起了惊雷——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我就要进组拍戏了!留给我恢复之前体重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了!!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达成目标呢?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五四操场跑圈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我这薄弱的意志力能否经得起食堂那阵阵饭香味的考验就是个头疼的问题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一道绝世美味——学五食堂的熬白菜。它的关键点不在于白菜,而是用肉汤熬的白菜!这样我既不会觉得减肥餐难以下咽,又不会在心理上有受委屈的感觉。

熬白菜
于是我就天天顿顿打卡,很开心地看着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一天,妈妈来学校送东西给我,饭点的时候我带她去学五食堂尝尝大师傅们的手艺。一进门我俩便分头行动,我去主食窗口帮她打包新出锅的热气腾腾的大馒头,而妈妈则每个窗口认真地看着,一会儿她在我最经常出现的打熬白菜的窗口停了下来,大师傅拿着盛菜的大勺子边说边比划着什么,只见妈妈频频点头,仿佛双方在谈论着什么大事。我带着打完的菜和妈妈上楼坐下,她笑嘻嘻地和我说:“你猜刚刚大师傅和我说了什么?”“说了什么?”“他语重心长地劝我多给你点钱,一脸心疼地告诉我,孩子光吃熬白菜了,让她吃点别的她也不肯,学习这么辛苦,这孩子都累瘦了!”“……..我说我每次只要半份的熬白菜,感觉像给了我一盆……”临走时,我们来到窗口和大师傅把事情说了清楚,师傅高兴的表情一点都藏不住,开心地说:“哎呀,这样我可放心了,你好好拍戏,拍完了赶紧回学校补补~~”

熬白菜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食物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味道。就像这次,写稿之前我特意打电话给同学们,问问学校食堂的哪些饭菜让他们记忆深刻。答案或许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一点就是大家都以某一个具体的食物为支点,甚至能立刻想起那种食物的味道,以点带面回忆起当年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像我,我永远都会记得我吃过最好吃的减肥餐——熬白菜,也永远都会记得大师傅知道事情原委之后那发自内心欢喜的笑脸以及默默爱护、温暖守护我们的心~

90年代的学五食堂
编后记:
金铭校友提及的熬白菜,曾是老学五食堂经济菜窗口的温情符号,这道朴素的菜肴里藏着无数学生的青春记忆。
后来老学五食堂搬迁至现在的勺园食堂,为保证师生们的蛋白摄入,这道熬白菜经师傅改良,变成白菜熬豆腐,它仍保留在经济菜窗口,以量足、味美、实惠,滋养着每一代学子。岁月流转,窗口内外的面孔更迭如潮,但那份熨帖胃与心的温度,始终未变。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实时讯息 燕园食刻:熬白菜里的青春与温情 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