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持续向新向好
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持续向新向好
《求是》杂志评论员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进入4月份,个别国家挥舞关税大棒,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令世界贸易和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明显增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紧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密集推出一揽子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举措,有力对冲外部不利影响,对经济平稳运行形成了有力支撑。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持续运行在50%以上。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先行监测和预警指标,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清晰表明,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下,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扛住了风浪,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健前行,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推动经济稳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不少。但要看到,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具备抵御各种风险的充足回旋空间,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有充足的资源和办法对冲外部不利影响,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向新向好,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做好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稳的大局和主基调,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在稳住经济大盘的前提下瞄准进的方向,在加快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推进重大改革等方面奋力进取,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取得新成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千家万户生计。做好就业工作要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持续挖潜扩容就业空间,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突出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住兜牢困难群体的就业底线;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要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坚决破除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全方位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要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居民消费需求不振是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补上消费不足的短板,深挖潜力提振消费。投资是快变量,对稳经济起着关键作用,要扩大有效投资,用好用足政府投资,大力促进民间投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激发经济活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要按照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部署,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落实“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促进科技迭代。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中国经济越发展必将越开放。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外贸外资是衡量开放的风向标。要妥善应对经贸摩擦,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加快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格局。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深度融合、标准认证有效衔接、市场渠道顺畅对接,帮助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渠道。深入实施《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着力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稳定市场预期,持续提振社会信心。宏观政策是影响预期的关键因素。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健全和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提升政策目标、工具、时机、力度、节奏的匹配度,提高政策实效,形成积极预期。重大战略和改革、发展环境对稳预期有着重要作用。要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快重大战略和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引导形成明确稳定的市场预期。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有力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持续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推动中国经济航船在新的征途上再创佳绩。
来源:《求是》2025/14
作者:《求是》杂志评论员
- 实时讯息 遭美国超450%反倾销税初裁 三元生物加速布局新兴市场寻求突围 07-15
- 实时讯息 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持续向新向好 07-15
- 实时讯息 香港金管局买入200亿港元,一周内二度入场 07-02
- 实时讯息 【原创】办好群众身边的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07-02
- 实时讯息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传统服装产业“织”出全球新丝路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