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降温,销量下滑,业绩承压……回归吉利的极氪,仍然走不出焦虑
近日,吉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向旗下独立品牌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届时,极氪将回归吉利“母体”。
尽管吉利官方将私有化解释为“聚焦汽车主业做出的战略调整”,但结合极氪近期直线下滑的销量、依然烧钱的财报,以及在资本市场的尴尬处境来看,这样的说法就有些意味深长。
与此同时,极氪的管理层迎来重大调整,销售渠道也于近日做出相应调整,种种动作不难看出这家新势力标杆的心急与焦虑。新能源赛道白热化竞争下,极氪的私有化是战略升级还是无奈之举?
回归吉利,只为战略升级?
极氪成立于2021年,是吉利旗下独立的高端纯电品牌,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若实现私有化,需支付约21.2亿美元收购极氪剩余34.3%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全资子公司。
吉利私有化极氪的原因是复杂的,吉利官方表示:“私有化旨在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

吉利计划私有化极氪公告
去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 》,明确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核心举措,正式进入品牌加速整合的新阶段,例如将几何、翼真并入银河,领克与极氪合并为极氪科技集团。据了解,极氪与领克整合后,研发投入节省10%-20%,物料成本降低5%-8%,管理费用缩减10%-20% 。
“吉利旗下的子品牌很多,以前是因为孩子多了好打架,品牌多了好融资,但现在不一样了,资本对新能源车的热情降温了,车企融资变难,而为了节省成本,吉利需要把这些品牌重新整合在一起,使用同一班人马管理。”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向记者解释道。

极氪门店里的展示车
资本降温,是目前行业内的普遍感受。回顾整个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融资环境持续收紧,行业融资案例共计478起,同比略有下降。融资市场出现明显分化,仅阿维塔、智己等少数品牌获得大额融资,且多依赖“国家队”或产业链绑定(如宁德时代投资北汽新能源),极越、威马、天际等二线品牌因融资断裂相继停摆,印证了“无造血能力即出局”的残酷法则。
在二级市场方面,即便是头部新势力理想汽车,也面临着股价腰斩的窘境,市值较峰值时已跌去40%。而此次极氪的回归,另一个深层原因也是因为在美股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过去一年,极氪的股价始终在低位震荡,市值一度跌回50亿美元左右,距离上市时的98亿美元几近腰斩。截至今年4月,极氪在美上市中概新能源车企平均市销率(PS)已跌至0.8倍,意味着公司的市值小于其最近一年的销售收入。

极氪股价走势
回归虽然相当于及时止损,但极氪未来在国内资本市场的表现仍然具有不确定性,风口财经记者就极氪是否会在港股上市、是否进行大规模调整等问题致电极氪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暂未收到相关通知,且内部相关工作暂未作出调整。
从月销过万到不足三千,“黑马”恐成“负累”?
资本市场的表现与销量和业绩直接相关。去年,极氪001凭借猎装轿跑的差异化定位,创下连续3个月销量破万的记录,巅峰时期月销高达1.4万辆,相当于“每分钟售出一台”,妥妥的“黑马”之势。但进入2025年销量却直线下滑。
4月,极氪品牌销量为13727辆,同比下滑近15%,环比下滑达11%,其中昔日王牌极氪001月销量不足3000辆。

极氪001近一年销量走势,数据来源:懂车帝
按照规划,极氪科技集团2025年目标销量为71万辆,包含领克品牌39万辆,极氪品牌32万辆。最新数据显示,1—4月,极氪科技集团累计销量为16.53万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23%。其中,极氪品牌累计销量为5.5万辆,年度目标完成度为17%,距离达成全年任务仍有不小压力。
销量下滑的原因来自竞品的集体围剿,以热销的极氪001为例,刚上市时,定价25万+的豪华猎装轿跑市场几乎处于空白,如今随着小米SU7、小鹏P7i、智己L6、星纪元ES等车型相继入市,这个市场俨然是一片红海。
此外,频发的质量问题也引发了车主们的信任危机,车质网数据显示,3月份,极氪001在25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中投诉量位居前列,动力电池故障、动力受限、智驾功能未兑现等问题成为投诉焦点。
而在财报方面,极氪在上市前的2021年至2023年期间,分别亏损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2024年上市后虽然实现全年减亏,但仍亏损58亿元。

极氪财报
未来私有化后,以上种种无疑会成为一种“负累”,持续考验着母公司吉利的输血能力。
也正因为如此,极氪的管理层最近迎来重大调整,被外界称为“吉利帝国”八大虎将之一的林杰将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务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将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并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向林杰汇报。
“老将”出马,能否真正发挥协同效应,挽救极氪下滑的销量?仍待进一步观察。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吕华)
编辑:刘建